用户名:
密 码:
·守护农业“芯片”!走进种子
·“绿肥+”让土壤吃上“营养
·鲜蔬冷链筑起石山乡致富新路
·可当水果吃,阿合其农场的鲜
·民丰:大棚葡萄架起“甜蜜致
·云南陆良“菜篮子”富了百姓
·吉林:“世界黄金水稻带”上
·重庆梁平13.5万亩油菜迎
·北京大兴长子营镇:打造年供
西兰花
大量西兰花上市 联系人:李女士 联系
青椒
大量青椒上市 联系人:李女士 联系电
圆白菜
大量圆白菜上市 联系人:陈女士 联系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区位图 交通图
关于市场领导致词招商政策张北特产加工企业市场大户出口贸易市场行情客户留言
张北农业最新动态农残检测上市预告供求信息蔬菜标准化物流中心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大道过境兴商事-----说说咱张北
2010/3/6 10:00:00
  说到张北一方古老的土地,我们可爱的家乡。岁月悠悠,历尽沧桑,几起几落,屡遭劫难。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四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亦大都于此留下活动的痕迹。《张北县志》载:“北魏置怀荒镇(治今张北城),始见邑居。辽、金、元三代民物熙阜。金设柔远县,首创县制。元为‘腹里’之地,人口发展进入历史鼎盛时期。明为边徼,置所戍卫,弃地后复为荒漠。及清,设张家口理事同知厅,渐次垦辟,清明之际移民实边,域地历史性巨变。民初改厅设县,疆域播迁,区划应变,号称坝上首县。”然而,自民国五年(1916年)察哈尔都统何宗莲到兴和视察议定县署启,经六年(1917年)建筑,至七年(1918年)移治始名“张北”。是时县城“住户不过二三十户,商号不过一二家。形似农村,甚为僻陋。”到哪里去追寻文化的踪迹呢?还是从张库大道说起吧。
  张库大道是张家口通往库伦(蒙古乌兰巴托)的国际贸易商道,始于明末,盛于清代,衰于民国。该道事迹可以追溯至汉唐的茶叶贸易,元朝辟为官马大道。明代经此始与蒙古右翼哈喇嗔。永郡卜二部互市。清内外一统,在重修以北京为中心的驿路时,对该道重点修整,遂列官马北路三大干线之一。道路既通,百千年来,这条茫茫古道上便回荡起满载丝绸、瓷器、砖茶、布帛、纸张、硝磺、火药及铜铁制日用品的旅蒙商的老倌车(旱板车)、骆驼队穿越草原朔漠的沉雄、高亢、辽远的歌吟。张北民间至今有谚云“火车快,出不了大(境)门外,牛车慢,能到大囫囵(即库伦)。”
  在旅蒙商中自然不乏晋商,有名的三大号,即大盛魁、天义德和元盛德,皆来至东西两口,专营与蒙俄生意,统称通事行(通译所),其中以大盛魁居首。主营放印票帐、日用百货和收购牲畜、畜产品及药材等业务,在与蒙俄边贸中居领先地位。东家王相卿(晋太谷人)、张杰与史大学(皆祁县人)。据考,大盛魁有从业人员六七千人,资本则说法不一。马鹤天在《内外蒙古考查日记》中说为三千万元(银元),而俄国人伊.米.迈斯基在《革命前夕的蒙古》中说有三千万金卢布,还有人说是近万万两。有个比喻说:大盛魁的本金可用五十两的银元宝从库伦一个挨一个摆到北京。
  张库商道由南而北贯穿张北西部,经元宝山、庙滩、馒头营、公会、德言庆庙出境,与此商道直接相关,道路所经张北道边村镇,商业便“火”了起来,正如《张北县志》所述:“(张北)且为蒙古张库往来之孔道。此发达之大原因也。”
  言张北商贸,元宝山既已入籍张市,就从庙滩说起,庙滩位于张北县城北十里,这里滩涂广阔,水草丰美,是南下皮张等货物的重要集散地,也是蒙汉商人交易互市的场所。夏秋之季,蒙汉商人纷纭而至,张垣商人早已备足日用工业品在此专候,商道两侧的草滩上一时间撑起无数个帐篷或蒙古包,数不清的运货车辆停放在村路旁。数不清的牛马牲畜放牧在草滩里。二里之遥的南北大街两侧店铺鳞次栉比,街头摊贩叫卖声不绝于耳。草原村镇处处显出蓬勃生机。

  来源:张北报
[ 关闭窗口 ]

张北蔬菜城 版权所有 松际农网设计制作
地址:中国·张北207国道工业园区 邮编:076450
联系电话(TEL):0313-5226600  财富热线:13483334444  Email:zbscczbscc.com
冀ICP备180122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