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12万亩榨菜,亩产高达5000千克,收购均价为每千克0.48元,每亩收入2400元,高产地块甚至达到3000元,每亩收入不但未比去年减少,反而略有增加。
今年春天,在全国蔬菜价格呈现跳水式下跌的背景下,余姚榨菜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50多万吨的收购量,远远高出其他地区的收购价,让菜农心头的石头落了地。
有着“中国榨菜之乡”美誉的余姚,是如何做到让菜农丰产不减收的呢?答案就是产业化。凭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精深加工、品牌化营销,余姚榨菜勇闯天下,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产品还远销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榨菜 大产业
1961年,一位余姚农民从外地带回2两榨菜种子,在自留地里试种。
没有想到,50年后,小小榨菜成了余姚最大的农业产业。目前余姚有榨菜加工企业47家,总资产规模超10亿元,企业固定资产高达4亿多元,年加工产值12亿元,出口创汇近2亿元。
小榨菜,不仅成就大产业,还富及一方菜农。在泗门、临山、黄家埠、小曹娥等4个以榨菜为核心产业的余姚乡镇,种植榨菜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70%以上,菜农种植榨菜和套种其他作物的年收益每户可达3万元。
榨菜头,叠出了一幢幢农家别墅。
1999年,余姚榨菜开始第一次整顿。在市长任组长的榨菜领导小组、余姚榨菜协会、联合执法大队的努力下,榨菜生产企业由123家缩编到86家,三无作坊被取缔,“集聚规模、培育大产业,提升质量、开拓大市场”的目标初步实现。
2002年,余姚榨菜提出“三年振兴”计划,以“整合、集聚、规模、效益”为目标,着眼于提升质量,着眼于资源整合,着眼于市场开拓。86家榨菜企业又被精编成47家,这些企业摈弃了在产品中放防腐剂的加工方式,采用巴氏杀菌法。
最近几年,余姚更加重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榨菜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产业化基地建设初显规模。余姚市投资近亿元全面实施榨菜产业基地农业综合改造工程,推广并运用榨菜与其他经济作物轮作制,实行榨菜种植专业化操作、规模化生产。目前,全市榨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鲜头50万吨,从事榨菜种植的菜农达15万人,榨菜产业已成为该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产业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个产业。
生产企业规模逐步壮大。该市47家榨菜加工企业中,有浙江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余姚市农业龙头企业5家,占该市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的25%。全市榨菜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4家,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5家。
专业合作组织日显成熟。余姚市以榨菜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创建相关专业合作组织14家,联结以榨菜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基地10余万亩,辐射带动农户5万余户,自建紧密型基地4.3万亩。余姚市农产品加工基地、泗门镇优质高效蔬菜加工创业基地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品牌化 大营销
榨菜行业要做大做强,必须紧紧抓住品牌建设,从源头做起,以质取胜。为此,余姚专门设立了“榨菜办公室”,对榨菜企业生产、加工诸多环节进行经常性的质量检查,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坚决取消生产资格。
1999年至今,一大批损害余姚榨菜声誉的企业被淘汰,余姚榨菜的品牌更加响亮。在国人频频为食品安全担忧,频频发问“我们还能吃啥”的情况下,2007年以来,余姚榨菜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如今,余姚已有12家榨菜加工企业的53个产品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生产基地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生产标准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认证。这些,都为余姚榨菜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了筹码。
自1999年余姚榨菜产品第一次获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以来,余姚市政府实施了榨菜产业发展品牌战略,使余姚榨菜品牌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目前,余姚榨菜共有注册产品商标188件,占全市农产品商标注册数的1/4。“备得福”公司自商标注册后,确立了一整套商标管理制度。为防止他人恶意注册,“备得福”商标进行了35类全方位注册,同时还注册了一系列防伪商标。
目前,余姚榨菜已成为宁波市区域品牌创建示范产业,浙江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为宁波市唯一获得省级区域品牌。2008年首届榨菜文化节上,余姚市邀请到著名影视演员唐国强担任余姚榨菜形象代言人。当年10月在北京举行余姚榨菜推介会,之后开设了余姚榨菜北京营销中心,大大增强了余姚榨菜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余姚榨菜还先后创建了2个中国名牌、16件中国驰名商标、7个浙江省名牌(农业名牌)、10件浙江省著名商标。“余姚榨菜”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榨菜”品牌价值在200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价值评估中位列前五位,品牌价值超过54亿元。
令余姚人自豪的还有,余姚榨菜证明商标使用面已占全部榨菜生产加工企业的1/3,榨菜品牌产量占全市榨菜总产量70%以上,市场销售覆盖度占80%。
据介绍,目前余姚农产品加工企业已从单一的榨菜加工转变为综合性蔬菜加工,仅相关产品的包装、彩印、运输、机械制造,一年就可产生2个亿的产值。今后,余姚榨菜计划组建3至5家年加工销售额达15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创建一个以榨菜加工为龙头的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基地。
“以农为本,造福社会”,我们相信,“品牌化,大营销”的理念,将让余姚榨菜走得更远!
专业化 深加工
在余姚备得福菜业有限公司,笔者了解到,2010年该企业收购农产品12万吨,收购额高达7000多万元,惠及余姚、上虞等地农民。原来,公司在本世纪初就开始高度重视原料基地的建设和联结农户的工作,先后在余姚、上虞、慈溪等地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余亩,常年联结农户12000户,实行订单农户418户,并对重点大户免费进行农技培训和田间管理。
对榨菜生产基地实施“公司加基地”的监管模式,在余姚已经达到100%的覆盖。该市组成了市、镇乡、企业三级质量检测网络,检验检测人员定期检查基地农药、肥料使用情况,落实用药管理、田间管理、栽培管理、溯源、卫生注册管理、备案等7项制度,近4万亩榨菜生产基地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
近年来,余姚还投入近2亿元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新建榨菜生产标准厂房8.6万平方米。在铜钱桥、备得福等企业,笔者看到,生产环境与加工设备正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生活区、生产区、腌制区等“三区”建设已得到有效分离。目前,余姚全市已有12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2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家企业通过美国FDA认证。
余姚市还不断以标准为支撑,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成立了5家民营榨菜研究所,开发研制出200余种新产品,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
在余姚榨菜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上,行业组织的作用也功不可没。余姚榨菜行业协会自1999年成立以来,行使行业管理、协调的职能,一头连着基地、合作社、菜农,一头连着榨菜收购加工企业,对榨菜种植、收购、加工、市场销售策略进行科学协调。
针对今年4月初榨菜开收时收购价呈现跳水式下跌的情况,余姚市及时召开榨菜乡镇分管负责人、部分重点农业龙头收购企业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发布《做好榨菜收购期间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落实收购保障措施。余姚市农信担保公司特事特办,对全市15家榨菜收购企业在收购期间的资金周转“开绿灯”,共计担保贷款资金1095万元;供电部门和盐业部门确保收购期间的电力供应和食盐供应;有关乡镇紧急落实临时腌制池用地,共新增腌制池330亩,利用废弃腌制池220亩,有效解决了腌制池紧缺问题。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