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加一条龙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本报讯 平整的土地、配套的设施、通畅的田间路、现代化的农业企业……2月14日,笔者在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了解到,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4万余亩改良农田每年可为农民增产粮食360余万公斤;神山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王峰黄花菜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企业已成为当地辐射面大、带动性强的农业样板企业。全县农业综合项目区农业增收屡创新高,集种、养、加于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并走向成熟。
受惠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近年来,浮山县累计投资4800余万元,连续打造了12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全县4.3万余亩中低产田得到有效改造,2.5万余亩农田土壤得到科学改良,2.6万余亩农田实现了节水灌溉,在惠及36个村、2.3万农业人口的项目区,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新型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在抓好项目建设,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县开发办还积极推行“粮果间作”“粮瓜间作”“粮蒜间作”,项目区近万亩的辣椒和4000余亩的黄花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农业龙头企业落户项目区。目前,中宝脱水蔬菜已顺利通过省出境产品检验检疫局认证,并与美国米特萨拉公司成功签约;神山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神山贡米成功打入北京市场。为充分发挥科技增效的引领作用,县农发办每年还拿出项目资金的5%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 (山西新闻网 李益民 李晓鹏)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