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助推农业驶入“快车道”--——桃源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综述
——在合作社的强势引领下,桃源县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茶叶、楠竹、畜禽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桃源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中国竹子之乡、中国优质果品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油料大县等称号,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
近年来,桃源县坚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载体来抓,通过制定规划、提升位置、强化管理、宣传引导,走出了一条“依托合作组织、发展现代农业”的好路子。目前,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5家(其中国家、省、市级示范社22家),拥有成员3万多户、带动农户10万余户。
推行“三合” 发展规模农业
桃源县始终坚持全面整合、扩张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农民从个体生产向集约生产转变,鼓励支持合作社吸收成员、扩大规模、辐射周边。通过联合大户,帮助他们创办、领办合作社,目前,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大户创办的有96家,占总数的71%;其中,四通生猪养殖合作社就是由桃源、临澧、鼎城等地8个养殖大户、485名养殖能手联合组建而成,现已达到存栏生猪30万头、出栏生猪50万头、产值10亿元的规模。通过加速推进土地林地流转,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扩张产业规模,古洞春野茶王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126个农户的3350亩茶园,种植基地扩大到1.1万亩。通过区域组合,积极支持合作社联户串乡、跨县越市进行扩张联结,湖南省银木塘棉花专业合作社先后在周边县市设立9个分社,成员扩充到12000名,已成为我省第一家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域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标准化生产基地6.5万亩,可年加工皮棉1万吨。
强化“三统” 发展高效农业
桃源县积极发挥合作社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为合作社无偿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解决一大批难题;积极促成合作社与加工企业无缝对接,成业猪鬃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加工厂并实行统一加工后,成员户每年增收1.5万元,就连原材料猪鬃的价格也每吨提高了1000元;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鼓励支持合作社直接与超市、学校、厂商等建立销售关系,统一收购销售农副产品。目前,海螺山鸡蛋、义哥牛肉、昌盛柑橘等32家合作社,在长沙、广州、上海、北京等省内外城市开辟了销售渠道,建立了销售网络,有效减少了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产品的入市费用。
突出“三化” 发展品牌农业
桃源县以合作社为牵引,坚持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培育产业与培育品牌并重,着力打造“优质农业”。一是科技化提升,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近年来,合作社已累计推广普及农业科技300多项;而新合作富硒水稻专业合作社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钱缘”富硒大米,现已成为我省全民补硒工程指定产品。二是标准化生产,按照“六个一”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古洞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先后制定了野茶王种植、加工制作等8项生产标准,形成了标准化生产体系。三是品牌化经营,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湖南省银木塘棉花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实现欧美免检,“义哥”牌牛肉成为“三部一委”指定的人民大会堂专供食品,“桃源野茶王”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桃源大叶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坚持“三动” 发展市场农业
市场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更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和动力。桃源县充分发挥合作社“内带农户,外联市场”的纽带作用,准确找准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合作社带领成员调整产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坚持整体联动对接市场,通过规模经营,在组织内部逐步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目前,桃源县通过合作社外销的农产品已占到销量总量的70%以上。坚持抱团互动引领市场,注重“集团效应”,如今,桃源县三江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县内规模最大、链条最长的蛋鸡养殖合作社,在其带动下,桃源县蛋鸡年产蛋量占全省的85%以上,已成为全国三大蛋品基地之一和中南地区最大的商品蛋鸡养殖基地。
|
[ 关闭窗口 ] |